911精品亚洲地区_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_人人澡人人澡人人澡欧美超碰_性无码专区无码

【寫作天地】賀紹俊:文體與文風
發(fā)表時間: 2018-09-09來源:
【和諧中國網(wǎng)·和諧書院】寫作天地
        在中國古代文學傳統(tǒng)里是很重視文體的。古代沒有“文學”這個詞,卻有“文體”這個詞,而且古人說:“文以體制為先”。就是說,你必須嚴格按固有的文體來作文,作文先要考慮好用什么樣的文體,文體定下來了,作文才能作好。文體意識在古人那里是很強的,劉勰的《文心雕龍》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成系統(tǒng)的文學理論著作,但劉勰在這部文學理論著作中,首先拿出上半部專門討論文體,下半部才論述創(chuàng)作和批評的問題??磥砉糯奈膶W理論家和文學批評家如果缺乏文體意識是成不了氣候的。文體意識之所以重要,是由文體在讀寫中的獨特功能決定的。文體為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編碼程序,同時也為閱讀時的解碼起到了暗示的作用。這就是文體的獨特功能。構成文體的代碼種類繁多,比如法國文學批評家巴爾特在分析巴爾扎克的小說時,認為其中包含了五種代碼:有釋義性代碼、語義素或能指代碼、象征代碼、行動代碼和文化代碼。文體模式是代碼組合的一定方式,作者和讀者通過文體模式達到對代碼的共同理解,從而使信息的傳遞得到保證。
        文體意識的淡薄,在當代文學中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既包括文學批評,也包括文學創(chuàng)作,但二者在當下的呈現(xiàn)方式完全不一樣。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呈現(xiàn)的是文體的錯亂和文體的混淆,完全沒有了文體的界限,以為文體可以任意拼貼,以為拼貼就是創(chuàng)新,還命其名為“跨文體”。曾經(jīng)跨文體寫作成為非常時髦的行為,一些刊物大加提倡,但最終跨文體寫作留下的文本并沒有產(chǎn)生他們所預期的反響,倒是給人們留下了值得在文體上進行反思的反例。表面上看,這種跨文體的想法應該是主動強調(diào)文體的作用,似乎證明了作家們的文體意識很強,但這種想法是一種對文體還沒有真正弄懂的前提下的想法,缺乏理性和學理的支持,因此帶來的只會是在創(chuàng)作上的莽撞行為,或許可以將其診斷為文體意識的高燒癥。高燒癥的后果至今仍在蔓延。比如對虛構的無邊界化,將小說文體中的虛構隨意地挪用到非虛構類文體如散文、紀實文學中,這就完全違背了寫作倫理,但這些作家卻堂而皇之地以打破文體界限的借口來為這種違背寫作倫理的行為辯護。關于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文體意識問題暫不去討論,回到文學批評上來,文學批評的文體意識患的是另一種病癥。如果將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文體意識狀態(tài)比喻為高燒癥的話,文學批評中的文體意識狀態(tài)則是冷漠癥,因此在文學批評中呈現(xiàn)的是文體的單一化和僵尸化。所謂單一化,是指批評文體在結(jié)構、語言等方面缺乏變化,模式單一。而僵尸化則是指批評只有適應單一化批評文體的結(jié)構和文字,卻缺乏批評的真情實感,缺乏思想的活力,仿佛是一堆批評的概念和理論的符號猶如僵尸般地在游走。一個正常的文學批評環(huán)境應該是由不同的批評文體組成的。因為文學批評不是法院的判決書,也不是提供閱讀指南的說明書,它是包含著思想智慧和審美感悟的復雜的精神活動,一個批評家會以不同的思維狀態(tài)進入到批評活動中,他要尋求最佳的語言代碼來表達他的批評思維。不同的語言代碼也就對應著不同的批評文體,有的文體強調(diào)了一種思想、觀點或主張,有的文體呈現(xiàn)為直覺、情緒或情感,有的文體則凸顯為一種生動的形象。多樣的批評文體當然包括了以學理為基礎的論文體,同時還包括有對話體、隨感體、雜文體、書信體,等等。文學批評不是僅僅板著面孔講道理,而是嬉笑怒罵皆可為之。但在當下的文學批評中,我們很難看到批評家的嬉笑怒罵,很難感受到批評家的真情實感。
        文學批評在文體上的單一化和僵尸化又集中反映在文學批評刊物上。這說明文體問題首先直接與中國現(xiàn)在學術體制的問題有關系。從這個角度說,文學批評的文體問題并不是一個高深的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學術體制的現(xiàn)實問題。但我想并不能因此將責任推卸到批評刊物身上,批評刊物不過是被動的接受者,學術體制的惡性規(guī)定導致了批評刊物在文體上的取舍,所以解決文體問題必須從學術體制這個根子上開刀,首先應該問責的是那些社會的管理者們和制定政策的權力者們。事實上,不少批評刊物也在嘗試著以自己的努力來改變文學批評的單一和貧乏。我們曾經(jīng)與《文藝爭鳴》聯(lián)合舉辦過一次“學術期刊和學術生產(chǎn)研討會”,會議首先是由《文藝爭鳴》的同仁們倡議的,目的就是想要探討如何建設起學術期刊良性發(fā)展的路徑。文體的問題最終還要與物質(zhì)和生存問題聯(lián)在一起,從根本上說,也就是學術生產(chǎn)的問題。記得我為這次研討會寫了這樣一段話:“如何建立起一個切實可行的學術生產(chǎn)模式,這是一個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各類學術期刊的作用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同時,這也關系到能否保存好這筆社會主義文學的重要財富并使其發(fā)揚光大。學術生產(chǎn),雖然稱之為生產(chǎn),但它不同于一般的物質(zhì)生產(chǎn),它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顯然我們應該以處理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式來處理學術生產(chǎn)。如今卻流行著一種看法,覺得要用市場經(jīng)濟的方式來對待學術生產(chǎn),要把所有的文學刊物包括學術期刊都推向市場,用市場來決定刊物的生死。我以為,這是一種對歷史和民族不負責任的看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對人民犯罪的看法,如果真的以這種看法來處理這筆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重要財富的話,其結(jié)果只會是讓一筆寶貴的財富付諸東流。這樣看來,我們這次研討會所要研討的內(nèi)容具有現(xiàn)實的緊迫性,我們應該針對這種流行的看法,在學術生產(chǎn)上提出我們自己的建設性意見。”這一次《文藝爭鳴》又組織了關于文學批評與文體意識的研討,可以說是對上一次研討的繼續(xù)和深入,也就是說將學術生產(chǎn)問題具體化,具體到文學批評的文體問題。它同時也提醒我們,文體問題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只有將其放在學術生產(chǎn)的大背景下,與其它問題綜合起來看,才會觸摸到問題的實質(zhì),才會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由此便說到文風問題。文體問題與文風問題是相互關聯(lián)的。文學批評在文體上的單一化和僵尸化,必然會形成一種枯燥的、八股文式的文風。記得有一段時間特別強調(diào)文風問題,因為政治權威部門也發(fā)話了要糾正文風,于是各級部門都把文風問題當成一件大事來抓。學界本來文風問題就很嚴重,借助政治的東風,更是把反對學八股的口號叫得很響。盡管呼聲很大,擁護者眾,但效果甚微。為什么?因為惡劣文風的土壤還很肥沃。這塊土壤就是單一化和僵尸化的批評文體。而單一化和僵尸化的批評文體盡管被眾人貶斥卻能廣為流行,又因為學術生產(chǎn)為其提供了保護傘。
        最后還要說說文學批評家自身。我們不能因為學術體制的問題很大就把文學批評家的責任撇得干干凈凈。選擇什么樣的文體是由批評家自己來作主的,一個批評家如果有了精彩的思想要表達,難道他不知道要選擇最適合的文體來表達嗎?但問題恰恰在于,我們的批評家們沒有精彩的思想要表達。因此,無論是文體問題還是文風問題,歸根結(jié)底,它反映出我們的文學批評思想太貧乏。因為我們的思想貧乏,所以只能用一種形式主義的東西來掩蓋。單一化和僵尸化的文體可以讓平庸、懶惰的批評家大行其道。但一個批評家的思想真正有活力的話,他要表達出來,是不會被單一化和僵尸化的批評文體所阻止的,他會自然地選擇一種最恰當?shù)奈捏w。這說明,與有活力的思想相伴隨的是自覺的文體意識。其實文學批評界有不少人是相當喜歡單一化和僵尸化的批評文體的,因為他缺乏思想,或者說他也不必去費勁地思想,但借助單一化和僵尸化的文體,他仍能在我們的學術體制下活得相當滋潤。總之,一個有思想的文學批評家,首先應該是一個文體論家;文學批評家的文體意識,要靠他的有見地的批評思想來滋養(yǎng)。
【和諧中國網(wǎng)·和諧書院】投稿
  郵箱:731590068@QQ.com
  微信:131 4145 7599

責任編輯:和諧中國網(wǎng)